【westminster abbey】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

【westminster abbey】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| 英国邦利-世界杯正规买球

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畔喧嚣的闹市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(westminster abbey),毗邻议会大厦和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。正式名称为“圣彼得联合教堂”。

威斯敏斯特教堂在英国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,是英国王室专属礼拜堂。1066年以来,已有38代英国君主在这里加冕登基,坐上王位,也有20多位君主死后被埋葬在这里。西敏寺忠实见证和地纪录了英国皇族兴衰起落的历史。

西敏寺有上千年历史,早在8世纪这里就有一座修道院。1045年英格兰国王“忏悔者”爱德华答应教皇去圣地朝圣,但没有成行。为了“赎罪”,他应教皇要求在此兴建新的教堂献给圣彼得。1066年教堂建成,和修道院一起供天主教本笃会使用。

在这座教堂建成之后不过几日,爱德华便死去了,成为下葬在这里的第一位国王。爱德华国王没有子嗣继承王位。正当皇亲国戚争吵不休之际,他的表弟,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而来。威廉击败贵族推选的国王,夺取了英国王位,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征服者威廉”。

威廉怎样才能向公众证明自己是爱德华国王合法的继承者呢?他决定在爱德华国王建造的这座教堂内举行盛大的登基仪式。同年圣诞节,“征服者威廉”在这里加冕,建立了新的王朝。之后,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七世外,所有的英国国王都在此加冕。

西敏寺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。廊柱高大凝重,雕刻精致优美,彩色玻璃华美绚丽,高耸的尖顶、钟楼显得巍峨挺拔,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中的杰作。经过13-16世纪历代国王的不断改建、扩建,它成了各种建筑风格的大杂烩。19世纪的最后一次修整中,设计师大胆拆除了一些非哥特式的构件和艺术作品,使教堂恢复了哥特风格的原貌。

在16-18世纪,威斯敏斯特是与牛津、剑桥齐名的学术中心,英文版的《圣经》就是在这里翻译完成。1987年,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。

教堂墓地后来贵族和教堂执事人员也允许被埋葬在这里。由于英国历史上有很多伟人都被封为贵族,所以这座教堂墓地后来实际埋葬了众多的政治家、科学家、文学家、军事家,如牛顿、纳尔逊、丘吉尔等,成为名副其实的伟人之墓。

教堂内的“诗人之角”因埋葬十四世纪诗人乔叟和文艺复兴时期诗人斯宾塞而得名。埋葬在这里的文学家有狄更斯、勃朗宁、吉卜林、哈代等,莎士比亚则拥有自己的纪念碑。在这里几乎可以找到英国文学史上所有巨匠的名字。教堂墓地中埋葬着英国历史上各个领域中最杰出的伟人。

在教堂的北廊里,还伫立着许多音乐家和科学家的纪念碑。此外,天王星的发现者、天文学家赫谢尔等许多科学家都葬于此地。其中最著名的是牛顿,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葬的自然科学家。他的墓地位于威斯敏斯特教堂正面大厅的中央,墓地上方耸立着一尊牛顿的雕像,旁边还有一个巨大的地球造型以纪念他在科学上的功绩。因此威斯敏斯特教堂也被称为“荣誉的塔尖”。目睹了牛顿葬礼的伏尔泰为之深深震动。他曾感慨道:“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,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,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的纪念碑。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。”

无名英雄墓:在教堂西大门内甬道的正中,埋葬着一位一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,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上镌刻着著名的墓志铭:无名者最有名。

皇家空军礼拜堂:是为纪念二战中牺牲于不列颠空战中的空军英雄而设立的礼拜堂,礼拜堂的彩色玻璃镶嵌出参战的68个空军中队的徽章。

教堂博物馆:位于修道院的地下礼拜堂中,主要展出历代国王和贵族去世后供凭吊用的雕像。其中最古老的一座是1377年的爱德华三世雕像。

圣徒雕塑:在教堂西门廊上有十幅浮雕人像,是20世纪的10位基督教圣徒,其中包括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中代人赴难的圣科尔伯,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·路德·金等。值得一说的是,十圣徒中,有一个中国人,他的名字叫“王志明”。我们后面会专门介绍这个刻在西敏寺门上的中国人。

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,矗立着一块墓碑,上面刻着一段非常著名的话:“当我年轻的时候,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;当我成熟以后,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,我将目光缩短了些,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;当我进入暮年以后,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,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,但是,这也不可能。当我现在躺在床上,行将就木时,我突然意识到: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,然后,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;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,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;然后,谁知道呢?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。”

加冕的宝座在爱德华小教堂里,宽大的橡木椅子下面原来还有一块大石头。古代苏格兰国王加冕时,都是端坐在斯库恩村的这块石头上。英王爱德华一世征战苏格兰,1297年把这块称作“斯库恩”的圣石抢来,并在石上配了一把橡木椅子。以后历代英王登基时就在这椅上端坐加冕,因此,这把模样普通的椅子和下面的石头成了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神圣的国宝。苏格兰人不断地争取“国石”返乡,这块石头终于在1996年运回。现在加冕椅子下面还保留着放置石头的痕迹。

亨利七世礼拜堂:位于教堂的后端,建于16世纪,是英国中世纪建筑的代表作品,装饰华丽,其巨大的扇形垂饰和拱顶设计异常大胆和巧妙。周围还有其它很多献给故去国王的礼拜堂,如英国著名的朝圣地圣爱德华礼拜堂、雕饰繁复的亨利五世礼拜堂等。

隐蔽在回廊里的木门:从十一世纪爱德华时期沿用至今,门上挂了个牌:英国最老的门。

大规模的王室婚礼,1919年,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女帕特里夏公主(princess patricia of connaught)在这里结婚时,西敏寺已经有650年未举行婚礼了。

但是仅隔四年,后来登基成为乔治六世(george vi)国王的阿伯特王子又在这里结婚。他的女儿,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婚礼也是在这里举行的。

1947年11月20日,当时的伊丽莎白公主殿下(后来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)与希腊的菲利普王子(后来的爱丁堡公爵)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婚。伊丽莎白是在此成婚的第十位皇家新娘。

2011年4月29日 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内举行婚礼仪式。

前些年撰写西敏寺史的历史学家理查德·詹金斯(richard jenkyns)说,以往的王室婚礼多在温莎(windsor)或圣詹姆斯宫(st jame’s palace)的教堂举行,在西敏寺举行婚礼,而且是巨大规模的婚礼,是20世纪的创作。

推荐文章:如何最大化利用london pass逛伦敦

分享

最新评论